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兴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科,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本科生,2009年学校升本后,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学院共有英语、翻译、朝鲜语3个专业,5个教研室,“黔西南州英语教育研究所”和“黔西南翻译中心”两个非编制性机构,6个语言实验室和多个外语学习平台。获批建设省级一流专业(英语)1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学院秉承“融通中外,明德致远”的院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教育实践及终身学习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
目前,学院共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842人,是学校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学院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具有多元化专业设置和较高教学质量的二级学院。
学院将继续坚守“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应用型人才。
一、党建引领专业建设,将支部建在专业上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本科教育教学,抓关键,重主业,创特色,谋发展,实现高校党建和业务工作同向同行、相互促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派党员同志作为各专业负责人。创建“教学传帮带”党员先锋岗和学院党建品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均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标,教职工党支部于2022年、学生党支部于2024年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注重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提升教育质量,一流专业建设成效初显。在“双万计划”的推动下,学院对一流专业的建设高度重视。在持续的努力下,英语专业于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这不仅是对外国语学院专业建设的肯定,更是对教育质量的认可。同时,翻译和朝鲜语专业也在参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积极推动专业建设。
2.深化课程改革,特色一流课程初具规模。学院始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至今,学院已成功打造多门一流课程,充分展现学院在课程建设上的卓越实力和不懈努力。其中,7门课程已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英语教学论》已建设完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教育体验,多门核心课程也正在深化改革并加强建设中,努力争创更多一流课程。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学院不仅严格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各项标准,还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构建了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体系。这一创新举措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有专业课程都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全覆盖,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能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还特别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开展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研究和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不仅强化了学院的特色优势,更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名师培养。学院深知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始终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学院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同时还注重培养校内名师,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研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另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创新大赛、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课程思政大赛等活动,以赛促教,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0人,其中包括教授3名、博士11名和硕士生导师1名。2021年,1名教师荣获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教学名师)称号。同时,学院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逐年上升,整体师资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近年来,尹倩、孙秀银、王诗颖等多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比赛奖项。学院积极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7次,何碧等教师在2021年黔西南州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中担任评审专家。
4.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院从对标国标、贯通改革、学科育人、质量反馈出发,通过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科研反哺教学、学生评教、教师教学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动态闭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一体系能够实时监控教学质量,确保学院的教学工作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另外,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提升教学品质,学院坚持贯彻校院两级督导模式,学院领导和教师组成督导组,深入教学一线,检查学生出勤、学风等情况,落实课程考核材料、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训等专项工作的检查,“督”“教”相长,维护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双重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育人环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兼具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学院致力于完善育人环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多维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学科竞赛与比赛方面,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如“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批改网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外语话剧比赛、外语朗诵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平台,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开阔视野、检验专业水平,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2.社会实践方面,团总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希望工程·陪伴行动”等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参与助力乡村教育帮扶项目。此外,还参与各项大型外事活动,如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翻译志愿服务活动、黔西南州外事活动、第四届西部地区欧洽会、韩国国际动漫展、东盟文化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习基地方面,学院与多所学校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基地。与18所中小学的合作确保了学生教育实习的需求,与贵州省内商务旅游类企业的合作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商务和旅游知识的机会。
4.创新创业方面,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学院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并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持续的咨询服务。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年来,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9项、省级立项32项、校级立项35项。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4年,原创话剧《灯火》公演两次,省州媒体相继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拓展学术交流,推进教研协同
学术交流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提升教师和学生学术水平的宝贵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学院积极拓展学术交流,强化教研协同,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1.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与韩国翰林大学、圆光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初步的校级合作关系。2021年以来学院先后选派46名学生赴韩国、泰国等地参加短期交流和留学等项目。通过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夏令营、短期交流和交换留学等项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水平。
2.科研项目。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申报,获得项目立项50余项。其中部级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11项、厅局级项目7项、校级项目30余项。
3.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学院教师发表论文近70余篇,包含高水平论文2篇(英语学科1篇、朝鲜语学科1篇),其中1篇论文被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充分证明了学院教师在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教师还出版专著、译著、教材30余部,其中鲁子问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等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
五、成果展现
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良好成就。其中包括长江学者1人、大学教授30余人、基础教育正高级教师20余人、高级教师200余人。近年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
在学校的领导下,学院数次成功承办了“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阅读/写作/笔译等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同时学院也获得校级优秀组织奖,不仅彰显了学院的组织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为致力于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英语教育人才,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获省级奖项2项,校级奖项4项。2020年以来,学院荣获校级“教学管理优秀奖”2次,英语专业被学校评为“实习先进集体”,充分体现了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和持续的努力。这些成果和荣誉不仅是对学院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有力鞭策。学院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追求。